加快种养业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

来源:天津热线   日期:2012-12-24  

    11月下旬,位于广西东南部的横县依旧潮湿闷热,广西农垦良圻农场大田里的甘蔗叶在风中沙沙作响。

    “农场甘蔗种植面积3.14万亩,甘蔗产量从2005年的17.92万吨提高到2011年的23.12万吨;亩产量由2005年的5.6吨提高到2011年的7.36吨。数字的增长,折射出甘蔗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和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。”良圻农场场长覃国平说。

    从甘蔗地到糖料加工厂,一路走来,记者强烈感受到科技在甘蔗的种植、采收、榨糖等各环节的如影随形。

    在生产管理过程中,良圻农场按照“三早(早种植、早管理、早施肥)四大(大茎种、大马力、大行距、大水肥)”的管理措施进行落实,确保良种良法贯穿甘蔗生产全过程;在健康种苗推广上,农场2011年从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经脱毒处理的“新台糖22号”,通过在各分场的种植比较,该品种显现出优良的特性,受到种植户青睐,得到大面积推广;在新品种引进上,农场选择早生快长、好剥叶、茎径大、宿根性好、蔗种耐储存、后期不早衰和适应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;在良圻制糖公司的榨糖车间,新型榨糖设备生产线的引进,做到了对每一根甘蔗的“吃干榨净”。

    实现农机农艺融合,是确保技术推广成效、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。在广西农垦金光农场,记者见到了只有25岁的甘蔗种植户卢政,别看他年轻,却承包了农场430亩地。“以前根本谈不上机械化,种植规模只有几十亩;传统的V字型沟种植法,产量上不去,收入也低。” 

    卢政话锋一转,“自从承包了农场土地,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甘蔗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,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,降低了生产成本;双平沟的种植新法,促使产量好比这甘蔗外形——节节高升。”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,为卢政带来了丰厚回报,甘蔗亩产达六七吨,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。卢政的成功引来周边其他农户的羡慕,纷纷找到农场寻求“合作”。

    放眼全国农垦,科研与推广体系建设正不断取得突破,各垦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。黑龙江垦区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、物联网技术、智能化控制、节水灌溉、航化作业等新技术,重点打造了建三江国家级科技园区、2000公里科技示范带等一批新的科技平台,建立起了“万亩片有技术专家、千亩点有技术骨干、百亩田有技术标兵”的农技推广网络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建立起集农、林、牧、机、气等多业一体的综合性、公益性农技推广站。
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| 网友评论
       网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评论        评论时间
 昵称:
 内容: 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
 请输入验证码:  看不清?点击此处换一张